我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姐妹们:
我们现在要观看一场扣人心弦的竞赛!这也是一场很奇怪的竞赛。一方是巴力的450个先知和亚舍拉的400个先知,另一方是耶和华的先知——以利亚。850比1,这场较量的确十分奇特。
那天早上,当王和百姓到达迦密山时,他们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发生。他们只知道先知以利亚要亚哈王召集以色列众民上迦密山去见他,此外,他还特别要求亚哈王带巴力和亚舍拉的众先知来。亚哈王听从以利亚的吩咐,与以色列众民和巴力的众先知都上了迦密山,这个事实证明了以利亚的权威。以利亚在以色列是一位广受尊崇和敬重的人物,因为他代表耶和华。而耶和华在过去几年内不降雨水、甘露在这地上,以此惩罚他的民。百姓知道自从以利亚说了这些话(“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后,就不再下雨,他们也知道若非这位耶和华的先知再次祷告,就不会降雨。
换句话说,即便以利亚只是单身一人,也不意味着他能被轻易打败。相反,人们肯定对他抱着相当高的期望。毕竟以利亚已经隐藏了好几年,亚哈王一直在四处寻找他,甚至到境外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而现在,以利亚突然回来了,他要在迦密山上会见以色列众民,还要巴力的先知们到场。在许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甚至还大致能感受到当日那种充满期待的气氛。以利亚会说什么、做什么呢?
然而,在我们开始探讨那天的事件之前,我要请你们将一个事实谨记在心,那就是:迦密山上的会面是出于神的吩咐。耶和华的话曾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18:1)。无论那天在迦密山上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是因为以利亚的缘故,乃是因为耶和华定意要记念他的民,并恢复与他们所立的圣约。因此,这一章向我们宣告,神如何藉着以利亚的传道,恢复与以色列民所立的圣约。
今天证道的主题是:在迦密山上,耶和华使他的民承认他是独一真神
首先我们看到:
显露的愁苦
弟兄姊妹们,整个迦密山事件最令人震惊的就是:此事发生的必要性。这些百姓都是神的圣约之民!神并非从未向他们显现自己。他们认识耶和华——他们的神,但是在亚哈王的统治下,北国几乎抛弃了他们所有的属灵财产。
耶和华的先知以利亚进前来对着神的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18:21)他可能不只说了这些,但这概括了他所有的话。
他可能谈到了以色列侍奉外邦神的事实——拜巴力和亚舍拉,亚哈王在撒马利亚建造巴力的庙,王后耶洗别下令杀害耶和华的众先知。当他说这些话时,可能指着耶和华的祭坛,因为它就在迦密山上,如今已成废墟。这(损坏的祭坛)清楚地表明了以色列民已对神不忠心,他们正在事奉外邦的神明,敬拜人手所造的偶像。但是,以利亚的话也反映出以色列并没有完全忘记神。他说众民“心持两意”,如同一个人企图同时走两边的路,结果只能跳来跳去。
我们可以肯定,神藉着不降雨在这地上而行审判,这对人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夹在中间,一方面跟从他们的王侍奉巴力,另一方面记念耶和华的祝福。我们也看到像俄巴底这样服事耶和华的人,还有100位藏在安全之处的先知。另外,一定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以色列人,正祷告祈求与神重建圣约的关系。
但是作为神的子民,他们还没有定意转向耶和华,因北国的官方信仰是敬拜巴力。最近在撒马利亚,刚刚建了一座华美的庙宇,不是为了敬拜耶和华,而是为了拜巴力……
所以,以利亚呼召他们要拿定主意:“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
接下来,
是沉默……
众民一言不发。
王闭口不言。
众民中没有人呼喊“让我们侍奉耶和华”。他们只是坐着,看着以利亚,一言不发,无力打破这个僵局。
弟兄姊妹们,我想要你们仔细思想一下这些人。因为不管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教会的角度而言,我们会发现自己可能也在其中。
这种情况或许出现在我个人的生活上:我陷在罪中,我知道这一点,并且也被指出来了,然而我却走不出来。
以色列民坐在那里,就像一个男人陷入与两个女人的关系中,他不能,甚至不愿意作出选择。他静静地坐着,无法行动或作出决定。
当我们看到这些以色列人时,不应马上嘲笑或责备他们。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比他们强,那我们要小心,不要叫自己跌倒了。历史上一再重演这样的事:教会在经历神所行的大事之后,就渐渐偏离正道。看看宗教改革、大觉醒,看看各种复兴或改革运动,往往三代不到,教会就偏离了正道。
这样的事如此频繁地发生,是因为我们落入了同样的罪,就是企图服事两个主。我们是否应该说得更切实一点?事实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对此已经给过我们非常实际的应用,他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财利)”(太6:24)。我们只要把以利亚说的巴力换成“财利”,这句话听上去就更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光景了。“如果基督是主,就跟从他,如果财利是你的神,就跟从它”。你不能侍奉两个主。
虽然4000年前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看起来好像很不一样,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差别。4000年前,人们是骑驴,而现在我们是开小面包车,不过人心却完全没有改变。如果耶和华赐给他百姓富足和繁荣,那么富足和繁荣就有成为百姓偶像的危险,而取代主在他们生命中的地位。在此,我们已经看到显露的愁苦。
其次,我们看到……
拜偶像的被嗤笑
以利亚,耶和华的先知,提出要进行一场竞赛。
表面上,这场较量是在他与事奉巴力的450个先知之间展开,而事实上这是一场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和外邦神明巴力之间的较量。巴力是亚哈王、耶洗别王后和以色列民正式接受的神。
以利亚对这场竞赛的安排很有趣,他似乎在竞赛中给了巴力一个有利的位置。以利亚提议,决定这场较量胜负的是:谁的神能降火显应,谁就赢了。巴力应该能做到,因为他被看作是雷电之神。当时的人们相信他是腾云驾雾者,是掌管风暴的神明,是诸神明之中最有力、最好战的,同时也是众人所依靠的“神”。人们相信巴力就是能赐下雨水、丰收和繁荣的那位。
此外,人们所献的祭物是牛犊——这也理当是拜巴力的祭物。早在那时的古老绘画和艺术品中,巴力的形象就是站在牛犊的背上。
因此,我们看到以利亚相当宽宏大量!如果巴力真的存在,那么他很容易满足这个要求,因为所献的祭牲是他最喜爱的动物(牛犊)。此外,巴力也很可能会用雷电击打祭物,因为他被认为是掌管雷电的神明。巴力就像是在自家的赛场上比赛一样,占尽便宜。
不过,巴力的众先知也面临着困境。他们可能对以利亚的提议感到不安,因为毕竟巴力在过去几年内都没能降雨祝福这地。但是他们不能拒绝以利亚的提议,以免失去信誉,所以他们只好接受。
他们取了牛犊,杀了它,摆在祭坛上,然后开始求告巴力。“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他们围着所筑的祭坛踊跳,不停地呼喊,期望或许有雷电从天而降,但是周遭却毫无动静。
以利亚开始嬉笑他们。“大声求告吧!”他说,“因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你们当叫醒他。”
以利亚显然是在捉弄他们。“也许你们的神正忙,也许他去了厕所。再大声点吧!”以利亚在嘲笑他们,但同时也指出了当时人们对神明的普遍观念。人们竟然相信诸神明会睡觉,必须叫醒他们;或者他们在远方,必须召他们回来。
我在南非宣教期间,曾经几次拜访过传统的医病术士,我记得他们总是在仪式开始时击鼓。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告诉我,他们必须召唤神灵。神灵或许在睡觉,或许忙于其它事,所以必须先通告他们,好叫他们知道那里需要他们到场。
这样看来,也难怪外邦民族认为他们的神灵有点像人,可能会睡觉,或其他诸如此类的需要。当人离开永活真神、自创神明时,就会产生这种结果。如果你自己造一个神,结果就会造出一个和自己相像的神明(按照人的形象造神…)
迦密山上的景象多么可悲啊!巴力的先知千百次地呼喊踊跳,甚至用枪自刺,直到身体流血,但都无济于事。经文这样说:“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 不光巴力被嘲笑,巴力的众先知也被嘲笑,亚哈王以及所有寄望于巴力的人都被嘲笑了。
这正如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1章所说:“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21-23)
弟兄姊妹们,拜偶像既虚妄又愚拙。让我们牢记这个教训。我们可能没有把巴力的形象作为偶像,但是我们可能被引诱去拜其他偶像。无论你的偶像是什么,神说侍奉它的是愚拙的。
如果你一心想发财致富,那么圣经告诉你,财富是虚空的。“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道书5:10)。
如果你一心想变漂亮或有魅力,如果你正努力使自己拥有美好的肤色和迷人的身材,圣经告诉你:美容是短暂、虚浮的。与其努力得到完美的身材,不如努力培养基督徒的温柔心灵。
如果你一心想成为有影响、有权势的人,圣经告诉我们:追寻这些是愚拙的。因为如果你遵守神的诫命,终究能得着尊荣和赞赏。
人的财富、美容和地位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应该相信,神会按适合我们的把这些量给我们。如果这些成为我们的偶像,我们的行为和生活就会像愚拙人一样。
在讲下一点之前,让我再加上传道书的一句智慧箴言:“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5:19-20)。
是的,愿神应我们的心使我们喜乐,好使我们不用思念一生的年日,不再受诱惑去追寻偶像,以至行各样愚拙的事。
我们已经看到显露出来的愁苦,我们也看到了拜偶像的受到嘲笑。
接下来,我们来看……
归正的开始
巴力的众先知不能唤醒他们的神明有所行动,于是以利亚开始行动了。现在轮到他求告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求神降火回应。
首先,以利亚要求众民靠近他,要让他们看见他将要行的事。当众民凑近后,以利亚“便重修已经毁坏耶和华的坛”, 这必在众民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利亚本来可以像巴力的众先知一样新建一座祭坛,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使用已经毁坏的耶和华的祭坛,将它重新修好。当然,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行动。藉此,以利亚告诉众民,他们必须回转归向耶和华,重新过顺服圣约的生活。
以利亚的行为和他的行事方式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我们知道以利亚取了12块石头,每块石头代表雅各子孙的一个支派。让我们来试着想像一下这个场景:众民在一旁观看,以利亚可能叫了一些年青人帮他搬运石头。他大概会说:“我需要十二块大石头”。那些年轻人就自愿地为他搬来了石头,又帮他摆好筑成耶和华的坛。
以色列民当时应该明白这个象征所蕴含的信息。这会使他们想起约书亚和以色列民过约旦河的日子。那天,百姓从河里取了12块石头,每块代表一个支派。他们把石头立在河边,就是他们进入应许之地的地方,作为纪念碑,以提醒后代耶和华如何成就了他的应许。
这个信息很明确:以利亚告诉以色列民,他们应该转向耶和华,照他所吩咐的而行。藉着用十二块石头筑起的祭坛,以利亚向以色列人的心灵提出了强烈的呼吁。他好像在说:“今日应该成为以色列民归正的开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利亚没有取十块石头,而是取了十二块。毕竟,国家已被分裂,亚哈是北国十个支派的王。尽管如此,以利亚还是取了十二块石头,每块代表一个支派,以此表明,虽然国内有政治分裂,然而在神的眼里,约只有一个,就是与十二支派立的约。这使北国的众民确信自己和犹大的百姓一样同是神的百姓。
我还希望你们留意另一件事:以利亚预备好祭坛、在坛上泼洒了大量的水,以免有人怀疑他做手脚;然后,以利亚预备好祭物,接着圣经说:“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近前来,说……”。
“献祭的时候…”,这里是指献晚祭。以前,耶和华吩咐他的民一天献两次祭——晨祭和晚祭(见出埃及记第29章)。而如今,这条诫命已经被忽视了很长时间,但是以利亚带领那日聚集的以色列民重新遵守,恢复了献祭的制度。
弟兄姊妹们,让我们再注意这个事实:耶和华与他的百姓恢复圣约关系,这是出于神的主动。它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以色列民决定回转归向耶和华的时候到了。说到底,这一切是因为神的恩典和怜悯。
神为他的百姓差派一位先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愁苦和罪行。但是耶和华也用这同一位先知以利亚,筑坛、献祭、为神的民祷告,如祭司一般。耶和华亲自预备了祭司以及和好的途径。
这难道不是指向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的献祭吗?犹太人有祈求耶稣基督为他们的罪而献上自己为祭吗?我们有这样求吗?没有。但是耶和华预备了祭物。他差来他的儿子耶稣基督,耶稣献上自己为祭,好叫我们与神和好。因此,当我们看到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筑坛献祭时,我们看到这一切的背后是那位满有怜悯的主。
当以利亚重新修好祭坛,预备好献祭的牛犊后,他近前来祷告。在巴力的祭司狂呼乱叫之后,相比之下,以利亚的祷告是非常简单的。以利亚不必踊跳,或上下乱蹦,他不必喊叫,或叫醒他的神,也不必自戕。他相信神正在垂听,因此他可以作如此简短但迫切的祷告:“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
你听见最后的话了吗?“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 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以利亚所关注的重点。他主要关注的不是如何在与巴力先知的竞赛中取胜。以利亚所求所想的,就是恢复神和他的民之间的圣约关系。他以重建祭坛作为归正的开始,但是他清楚地知道,所需要的不只是这些,有些事是他无法做到的,就是人心的改变。所以他求耶和华使这民的心回转……
同样,今日依旧如此,我们的心应回转归向主,这是教会中所有讲道、教导、和劝戒的目的。
如果教会需要归正,如果我们个人的生命需要改变方向,那必不可少的绝不是一些外在、表面的改变,而是内心的改变!
愿主施恩惠,将更多的以利亚和施洗约翰赐给他在世上的教会,好预备人来服事主!
但愿神亲自使我们的心向他回转!愿圣灵在我们和我们后代的心中,做那奇妙的工!
我们已经看到了愁苦的显露、拜偶像的被嗤笑以及归正的开始。
最后,我们来看:
圣约关系的重建
我们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迦密山。当太阳开始隐入西边的地中海时,我们看到先知以利亚站在祭坛前举手祷告。我们看到以色列民围在他四周,紧张地期待着将要发生的事。我们看到亚哈王和他的臣仆从远处观望。王心里在想什么?他是不是开始对这场先知间的较量感到厌烦?或许他有点担忧,因为他知道耶和华从天上降下火来,烧着祭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历史上,以往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例如亚伦和他的儿子就任以色列祭司的那日,见利未记9章)。
我们也看到远处巴力的众先知,他们当然很疲惫,却无疑会嘲笑以利亚。毕竟那时仍没有雷暴的迹象,所以不可能会有雷电击打祭坛。
然而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以利亚的祷告刚一结束,火就从天降下,烧着祭坛。一道强有力的雷电以无比的威力击中祭坛,顷刻间将一切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和尘土,所有的水也在瞬间烧干。
众民俯伏在地,呼喊着:“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几小时前还沉默无声的众民,现在爆发出对耶和华的颂赞。耶和华又回来了。圣约关系恢复了。如今,可以盼望耶和华重新赐福这地。
以利亚已经开始了这场归正,并继续将其进行下去。根据摩西的律法,那些鼓励拜偶像的人要被处死,于是以利亚下令杀掉巴力的众先知。“拿住巴力的先知,”他命令道,“不容一人逃脱!”众人就拿住这些先知,带到河边,把他们一起杀了,河水都被染红了。
福音并不总是友好、安舒的……
耶和华有宽容,但他施行的审判却是毁灭性的。神对那些将他的百姓带向拜偶像之路的人,没有怜悯。
弟兄姊妹们,我们该说什么呢?这是荣耀的一天,是耶和华真正得胜的日子。巴力遭受了羞辱。耶和华再次被公认为以色列独一的真神。
最后,让我用两点来概括并应用这个信息:
首先,让我们再次留意神是何等的有怜悯、有恩典。我们的主题是:是耶和华使他的民回归圣约,并不是神的子民自认为是时候回转而归向神,这一切是出于神的主动,直到今日仍是如此。圣经教导我们,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我们就得以与神和好。如果我们审视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我们如今还是信徒、还是教会的成员,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忠心,乃是因为主拦阻我们离开他。
由此看来,这段经文既让我们感到羞愧,也带来安慰。当我们看到为何神必须主动采取行动来拯救我们,保守我们在他的圣约中时,我们应该感到羞愧。但是,当我们看到神对他的民是如何有恩典、有怜悯时,我们也能得到安慰。
其次,这段经文呼召我们要委身于神,使自己的生命降服于耶稣基督的主权之下。为什么在这里提到耶稣基督呢?因为这是用新约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件事。因为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已经在各各他山上献上自己为祭,而且他既已升天,得到一切的能力与权柄,那么如今我们被召,就是为了降服于他的主权之下。
旧约的众先知说:不要跟从巴力,要跟从神!新约的信息是:不要跟从偶像或其他救主,要跟从基督!因此,如果以色列人呼喊“耶和华是神”,那么我们就要呼喊“耶稣基督是主!”
“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我们的夫子!”
能这样宣称并照此而活的人有福了!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