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作者 佚名
证道类型 经文证道
圣经书卷 路加福音 利未记
证道经文 路加福音10:36-37

主内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要爱人如己。”(太22:39)这两句话都是主耶稣说的,而且他说这两句话时分别都提到它们是旧约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这不是什么新命令。因此,使徒约翰如此写道:“我写给你们的,不是一条新命令,乃是你们从起初所受的旧命令” (约壹2:7),这命令就是要彼此相爱。

不久前,我和一个人聊天,他是一间加拿大改革宗教会的成员。他描述了他们一家在其中一个教会的情形:他们到了那个教会之后的整整八个月时间里,他们一家人从来没有在主日回家吃过午饭,因为每次有不同的家庭邀请他们共进午餐。如果你算一下,大概有35个家庭邀请过他们。对此,他们非常吃惊,也非常感激。你可以想象他们觉得自己多么受欢迎,认识这里的弟兄姊妹,融入其中有多么容易。

后来,这一家人搬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新家离他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很近,但是那间教会他们以前却从来不曾去过。到他们在那里住满两年的时候,他们应邀去吃午饭或参加其他活动的次数仍屈指可数。这家人倒不是在抱怨,言辞之间也没有带怨气,然而,他们能想得起来的只有区区3次。

很震惊,不是吗?但是这样的事情太容易发生了!我们很容易指望别人去邀请他们,最后往往变成只有少数几个家庭承担这个角色,而不抱怨。只有几个家庭能指望得上,而其他人都袖手旁观。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是它确实让我们看清楚,“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要爱人如己”这一条命令是针对我们每个人的。是你应当如此去行,而不是要求别人。是的,你自己该如此行!今天,我们要从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学习这个道理,并且按如下几点将这道理应用到自己身上:

你要成为那好邻舍,为的是完全神的律法。

  1. 你要成为众人的好邻舍
  2. 你会拥有许多好邻舍

1.你要成为众人的好邻舍

耶稣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回应一个律法师提出的“怎样才能承受永生”的问题。耶稣反问了律法师一个问题,要看他如何作答;这位律法师以总结律法的话对此做出了正确的回答,这话就是我们早上听到的律法总纲。所以耶稣只告诉他,如果他那样行,就必得永生。我认为主是想让这个人认识到,并且承认他自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这个人不但没有理解主的话,反而问道:“谁是我的邻舍呢?”他刚刚在回答中还引用了“要爱人如己,”就是我们今天从利未记19:18中读到的经文,结果他却问:“谁是我的邻舍呢?”

律法师的这个问题为耶稣说比喻创造了机会。他的问题必须得到很好的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问呢?圣经说:“要显明自己有理。”这个人想称自己为义,确认他已经遵行了这条命令,因为他想和耶稣仔细讨论究竟谁才配得爱。“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问题显然就是在问:我应当爱哪些人如同爱自己?

我应该去爱一个妓女如同爱自己吗?我应该去爱那些没有文化的普通人如同爱自己吗?我应该去爱那些撒玛利亚人如同爱自己吗?这个律法师想引发一场关于谁是他邻舍的吹毛求疵的讨论。他所问的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拉比中间是很典型的。规定一个人在安息日只能走几步路的正是他们,对起誓定了不同等级的也是他们:指着自己头发所起的誓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而指着圣殿起的誓却很有约束力。因此,你可以想象,他们的讨论会有多热烈。或许,我们可以从自己讨论主日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时的情形想象出他们当时讨论的热烈程度。

一本犹太伪经中写道,人绝不可以帮助罪人,也不可以施舍给不敬虔的人,“收回他的面包,不要给他。”如果你要行善,你要知道自己是在向谁而行;如果是向一个敬虔的人行善,那么你必得回报(西拉书12:1-7)。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耶稣却教导说,不应该只局限于向能够报答你的人行善,而要特别向那些无法报答你的人行善;因为神必亲自报答你们,你要邀请他们来赴你的筵席(路14:14)。这位律法师无疑认为罪人不配做他的邻舍,如果是这样的话,界定何谓罪人就十分有必要了。我们不难想象,每一位律法师都会把标准略微抬高一点。他们会想,“每一小份香料我都奉献十分之一,所以我不是罪人。”其他人嘛……唔……只有那些达到我为自己设立义的标准的人才是我的邻舍,才配得我爱他们。

主耶稣用其特有的、强有力的方式,回避了这类无谓的讨论,他通过讲述一则比喻来回答“谁是我们的邻舍”这个问题。这则比喻说,有一个人离开耶路撒冷,向东北行,要往耶利哥去。这人要在旷野里行走30公里的路程,耶路撒冷位于海拔2500英尺处,而耶利哥却位于海平面约1000英尺以下。因此,他行这30公里路程的同时,还必须经历从高到低3500英尺的落差。从耶路撒冷往东行不到1公里,他就会遇到旷野,剩余通往耶利哥的路都是干燥、崎岖、多沙石。在这条路上,人要穿越犹大旷野,当年大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曾在那里的山洞中、岩石后躲藏,逃避扫罗的追杀;接下来的道路两旁有许多山洞和悬崖峭壁,路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干燥炎热、尘土飞扬。

因此,这是强盗们的理想窝点,他们可以藏在山洞里、埋伏在岩石后面。只身行路的人是他们唾手可得的猎物,所以当那个人独自经过的时候,这些强盗就跳出来扑向他。他势单力薄,当强盗们殴打他,将他所有值钱的财物,以及吃的、穿的抢夺一空的时候,他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强盗们作恶后,丢下他跑了,留下他一个人躺在路边,血流不止。他们猛击他的头部数下,把他打昏过去;他痛得无法动弹,半昏迷地躺在那里。

有一位祭司从这条路上走过,我们假设他也要去耶利哥城,只不过他是在这个可怜的人之后出发的,所以落在他后面。这会儿他赶了上去,并且走到这个倒地流血的人身边,他看了一眼,却没有停下脚步;这位祭司没有帮助他的犹太同胞,反而从旁边绕过去了。他怎么知道这不是他的邻舍呢?他继续赶路。如果这个可怜人看见他那样做,他会开始放弃求生的希望。

然后,路上又来了一个利未人,利未人是给祭司做助手的。他和祭司都熟知神的律法,他们知道“要爱人如己”这一命令;他们的职份就是在百姓中作神的代表。但是这个利未人也照样从另一边绕过去了,他没有停下来帮助这个可怜的人。如果这可怜的人看到他这样做,肯定彻底绝望了,这下他只有等死了。

此时,又有一个人走了过来。他从哪个方向走来并不重要,而且他的到来也无关紧要,因为他是一个撒玛利亚人,他住在位于耶路撒冷和加利利之间的撒玛利亚。对犹太人而言,撒玛利亚人的血统不纯,他们虽然声称要服事耶和华,但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做。他们不可以进入犹太人的殿,犹太人也被禁止与撒玛利亚人交往,他们受犹太人排挤;反过来,他们也憎恨犹太人。因此,在犹太人眼里,撒玛利亚人的路过无关紧要,他可能会向这个可怜的犹太人吐唾沫,然后继续赶路,反正他肯定不会帮忙。

然而,主耶稣却要藉着这个寓言来教导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个撒玛利亚人使他的驴停下来,看到这个血流不止、遍体鳞伤的可怜人,就动了慈心;他下了驴,上前用油和酒清洗那人的伤口,帮他减轻疼痛,使他苏醒过来,又小心翼翼地把那人扶上了自己的驴,自己则牵着驴步行,陪他走前面的路;他把那人带到一家旅店里,细心地照料了他一个晚上,帮助他恢复体力。第二天早上,这个撒玛利亚人给店主足够的钱,用以支付这个人的食宿,以及在他有足够的体力可以下地走动之前所需的一切护理费用。他几乎为那人在店里安排了一间私人病房。

然后耶稣问:“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很显然,答案是撒玛利亚人。律法师并不想直接回答是“撒玛利亚人”,所以他间接地说:“是怜悯他的。” 耶稣说的这则寓言和提出的这个问题完全改变了律法师所提的问题。律法师想知道谁是他的邻舍,他应该爱谁如己;耶稣既没有回答他谁是他的邻舍,也没有回答他应该爱谁如己。律法师想为他的爱设定界限,他关注的焦点是对象是否配得自己去爱;但耶稣却完全逆转了律法师的问题:耶稣关注的是施爱者的心。“这三个人中谁表现得像一个爱人如己的好邻舍?谁拥有一颗做好邻舍的心?” 问题不是“谁配得我去爱?”,而是“我是否拥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替别人着想的爱心?”爱不是我达到了某个预先设定的标准时,我就对自己感到很满意,不是的!爱是当别人需要时,能够忘记自我。

我们的主耶稣通过这则比喻敞开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敞开了那个律法师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如果我们也从那条路经过,我们会怎么做?我们知道,我们不能路过却见死不救,无论是谁躺在路边,我们都必须伸出援手。我们必须成为所有人的好邻舍,神对我们的呼召是要爱人如己,并且我们的身边总会有需要我们去爱的人:他们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你的丈夫或者妻子、孩子、学生、老师、同事、老板、下属,甚至可能真是住在你家隔壁的邻居,他们可能是流落街头,一无所有的人,可能是那位举目无亲的旅行者。问题不在于谁是需要你去爱的邻舍,你的邻舍就是你所遇到的人,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可能在物质上需要帮助,比如他们可能很贫穷;也可能在情感上、精神上需要帮助,有钱人也不是一无所缺的。

我们不应该让任何担心害怕来阻止我们去爱别人。我们应该不理会路人的眼光,而停下脚步去伸出援助之手。主很可能安排了他的天使在路边试验我们。

2002年,年仅54岁,名叫桑德拉•贝尔格(Sandra Berg)的女士刚刚动完膝盖手术。手术后,她觉得呆在家里很烦躁,想走出自己的住所——渥太华的一间公寓,到外面去散散心。后来,她感觉自己终于有点力气了,于是出门到附近的商店去买几样东西。当时暮色刚刚降临,气温在零下14度左右,天空中微微地飘着雪花。回家的路上,她决定跨过路边的雪堆。谁知“哎哟”一声,她失脚掉进了雪堆。因为爬不起来,她只能躺在那里。汽车一辆接一辆地从她身边驶过。整整三天,很多人从她身边经过,却没有人伸手帮她。白雪开始将她覆盖。那是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但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她,没有一个人这样做,没有我们寓言中的好撒玛利亚人出现。就这样,她在一盏路灯下活活冻死了。她的旁边就是一家旅行社和一排排屋子,几米开外就是红绿灯,离马路只有几公分。她就这么冻死在渥太华——加拿大的首都!你肯定不希望自己也是她身边的路人之一!对每个路过的行人而言,她就是需要他们去爱的邻舍。她跌入的雪堆离马路只有几公分,离红绿灯也不过几米之遥!任何一位看到她却没有停下脚步去帮助她的人,都没有听从主的命令:要爱人如己。

当然,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然而,我们还错过了成千万帮助他人的机会。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我们各样的缺点和自私,我们没有这样行,没有做到爱人如己。耶稣的比喻同样使我们受益,也使教会受益。你的邻舍就是你遇到的,并且能够去帮助的人。爱你的邻舍可以从爱你的家人开始,从爱教会开始。

你可以向刚来教会的人伸出手,你可以关心一下开很远的车程来敬拜的教会成员,这些都是小事,但也不妨去做一做。殷勤待人真的很重要,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当你加入一个新教会的时候,你希望那里的人怎样待你?当你探访生人的时候,你希望他们怎样待你?你如何才能让人看到神一直爱着你呢?

这就是该命令的起源:基督的爱已经加给你了。我们去爱人是因为神先爱了我们。神并没有先评估我们是否配得他的爱,而是亲自付出行动,先爱我们,他就是我们的好撒玛利亚人。因此,当神呼召我们去爱别人时,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彰显耶稣和他的爱。即使这样,我们也没能完全爱的律法,这就是耶稣降生人世的原因——他来到这地上以遮盖我们的罪,洗净我们的伤口;他来为要遮盖我们缺少爱的重罪。还有一个原因,他希望差遣我们走天路,供应我们旅途的所需,让我们按照爱的原则开始新的生活。耶稣洗净了你的罪,这样你就没有了罪的负担,可以专心地先爱神,然后学着爱人如己。

因此,主在这则比喻中所传递的信息就是:你应当成为别人的好邻舍。这包括两个方面:对那些自以为义的人,耶稣向他们提出挑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可怕的罪、他们的利己和自私;对那些已经明白自己有罪的人,耶稣则应许要完全洗净他们的罪。他要转向被罪击倒的你,他还要大大地祝福你,以致他有权对你说:你当成为别人的好邻舍,遵行神的律法;你当重新委身去做这些事,施人怜悯和恩惠,热情友善地对待他人。

你注意到了吗?这则比喻中的撒玛利亚人行动很多,说话很少。那是因为仅仅对人有善心是帮不了别人的。如果你只是告诉你的敌人说,你爱他,他会嘲笑你、蔑视你;但是,如果你不多说什么,而是对他行一个善举或者做一件善事,他就哑口无言了。你这么做就是以实际行动向他证明你是靠一种大能在生活、在行动,而这种大能是他完全不了解的。

爱是一个动词,爱是要用行动来表达的,这就是为什么爱会与律法交织在一起。信之于心,爱之于行。正如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没有爱的信心也是死的。不要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要付诸行动!给他们食物吃,给他们衣服穿,包扎他们的伤口!这才是爱!主耶稣的死,不单是为了赐下他的灵使我们能信,也是为了使我们能爱别人。我们爱人是因为主先爱了我们。我们必须去爱,因为这是命令,是责任!为完全爱的律法去做众人的好邻舍吧!这样,你就会蒙福得到许多好邻舍。

2. 你会拥有许多好邻舍

我想到主耶稣所说的关于那位精明管家的比喻(路16:1-9)。他被主人解雇了,在他离开之前,他叫来了和主人家有生意来往的人,和他们商量减免他们的债务。他虽然被解雇,却有了一大帮欠他人情的人。这个比喻的重点不在于他的行为是否合法,而在于藉着施人恩惠,他结交了许多朋友。主在这里告诉我们,要藉着不义的钱财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当然,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我们没有读到要这样去结交邻舍。

然而,这是一种意料之外的好处。想象一下,那个遭劫的人后来会如何报答那位撒玛利亚人。假设那个人很富有,一个月之后,那位撒玛利亚人可能会发现,家门口来了一头驴,驴背上驮着很多珍馐美味,旁边还站着一位随时听候他吩咐的仆人,而且很可能以后每年都有如此的回馈。不过我们必须弄清楚一点:那位撒玛利亚人可能不会先去核查那人是富是穷,他也万万不可这样做;而且在这则比喻中,那位撒玛利亚人也无从判断那人的贫富,因为他已经被洗劫一空。在那样的情况下,人是看不出贫富的;当时的情况也根本不容那位撒玛利亚人先去核查。然而,那位撒玛利亚人的善举——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牺牲自我,付出爱的行为——会为他赢得许多的好邻舍,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乐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必须非常清楚:主耶稣说帮助无法报答我们的人,比帮助能够报答的人更好!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不要问谁是你的邻舍,而要问你自己是否愿意去做一个好邻舍应该做的事情,去遵行神的第二大诫命:爱人如己。这是留待你思考的问题。

不过,让我们很得安慰的是,那些遵行主道的人很蒙福,这同样也很明显。女徒大比大(即多加)在教会广行善事,多施周济。当她死的时候,教会的人央求使徒彼得把大比大救活,众寡妇拿她为她们作的里衣外衣给彼得看,为她的死哀哭。这感动了彼得,因此他藉着复活的基督的能力,呼唤大比大,让她从死里复活。那些寡妇无法给予大比大物质上的回报,但是,她们把心给了她,她们爱她、安慰她。作为基督徒,她们虽然物质生活上贫穷,却能在基督里得享富足。

一个努力奋斗、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人。他可能会说那些有需要的人不值得我去爱,他们应该自己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他以此“显明自己有理”,就像那个提问的律法师一样。他轻蔑地转身离去,甚至对同一教会的弟兄姐妹也是如此。但是,他要明白,因着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许多人可能会被接入那永存的帐幕,而他却不在其中(路16:9;因为他没有凭信心生活,没有通过爱的行为来显出他的信心,他没有做到爱人如己。

无论在大事上,还是在小事上,你都当成为主呼召你要你成为的好邻舍。照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去行吧!你能够这样行,因为基督已经先爱了你;你也必须这样行,因为主正是为此而把他的圣灵赐给你。靠着救主基督和他的爱去爱你的邻舍吧,这样你就完全了爱的律法。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