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证道类型 经文证道
圣经书卷 腓立比书
阅读经文 腓立比书4:8-9
证道经文 腓立比书4:8-9

我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姊妹们:

在腓立比书这最后一章中,使徒保罗特别关心信徒如何回应今生的问题。他劝告神的儿女不要悲伤和绝望,而要“靠主常常喜乐”。对于受环境压迫的信徒,他回答他们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在我们的证道经文中,保罗进一步说明,他们应当如何回应社会每况愈下的价值标准,以及败坏的思想和行为。他劝他们要以生命中更高的事为念,并且付诸于实践。

今天,我向你们讲道的主题如下:使徒保罗教导信徒应当思念并去行的事。

我们要探讨以下几点:

  1. 要管理我们的思想
  2. 以保罗的生命为标准
  3. 我们一生有神相伴

1. 要管理我们的思想

亲爱的弟兄姊妹,证道经文第8节中最关键的话是:“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使徒保罗在此力劝腓立比的众信徒运用他们的悟性、理解力和智力,并且要专注在正确的事上。他不仅向他们,也向我们显明,基督徒的信仰是关乎悟性的信仰。

毫无疑问,这一点没有叫腓立比人感到希奇,因为早在第1章中,保罗就已经对他们讲过:“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 。知识和见识都是与悟性密切相关的特质。这一题材不仅出现在这封书信中,还在许多其他书信中不断出现。保罗为以弗所人是这样祷告的:“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并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的指望……”。

我们还可以回想几周前听过的那段经文,其中保罗告诉信徒要“心意更新而变化”。这些经文以及其他多处的经文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基督教信仰是有悟性的信仰。

是的,我们确实需要在这事上被提醒,尤其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因为有一种反理性主义的思想正在蠢蠢欲动。我们这个世界实在太忙于培养实用主义者,他们对于任何一种思想,不是先问“这是真实的吗?”,而是问“这行得通吗?”。许多年轻人容易成为激进分子,积极地拥护某项运动,却不太查问这是不是值得追求,也不过问他们追求的方式是不是最好。

这种思维趋势也出现在许多教会中。数百年来,罗马天主教的信徒一直将他们的悟性束之高阁,让他们自己完全沉浸于仪式主义中。仪式本身已成为敬拜的目标,取代了用悟性敬拜,是无意义的替代品。而激进的信徒,他们虽然没有将精力集中在仪式上,却过多地投身于社会和政治活动中。他们也把悟性搁置一边,而强调行动和作为,并且认为悟性容易成为阻碍行动的工具,因为一遇到各种神学问题和争议,悟性就会陷入困境。他们觉得争论已经够多了,现在需要的是行动。

另外,还有一些五旬节派的信徒,将经验当作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他们说,要紧的不是教义,而是经验。他们也认为基督教是一个关乎心灵、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宗教,因此神并不需要人骄傲的理智。的确,神不要人的骄傲,但我们也不应该拒绝和轻视悟性。

我要提醒你们,神按着他自己的形像造了人,并且人身上与神相似、最尊贵的特征之一,就是他的思考能力。人是有智慧的。在创世记第2章和第3章中,神与人交流的方式不同于他与动物的交流方式。神想要人有意识地运用智慧与他同工,修理、看守伊甸园──就是神安置他的地方,并且要人从理性上和道德上去分别可以做的事和那件被禁止做的事。此外,神还让人给动物起名,以此象征人对动物的权柄。

的确,在整个创世部分的记载中,人的根本理性是预先肯定的。人与动物不同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会思考,并因此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圣经告诉我们,不可像马和骡子那样无知(诗32:9)。

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人的堕落犯罪,那么作为会思想的人,他的故事就不完整了。伊甸园中的那件事,对人的悟性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导致悟性变得“昏暗”了。人的思念就变作“虚妄”,甚至“愚拙”。人自称为聪明,实际上却是愚拙的,他的心思意念是“体贴肉体”。现在的人是已堕落的受造物,是与神为仇的,并且不服神的律法。

是的,人的悟性若不服在我们主耶稣基督救赎的权势和大能之下,它就依然会是这样。唯有基督能使人恢复神的形像,唯有他能重造我们的心灵、灵魂、意志和悟性。正是因为基督,信徒才有可能“穿上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也唯有他能使“我们的心灵焕然一新”。是的,我们当心存感激,因为凡他能做的,他都做了。他的确更新了他的百姓,使他们重新能够合乎中道地去思想。

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徒保罗毫不犹豫地呼吁信徒运用他们的悟性去思想。但是,想什么呢?思想“这些事”,哪些事呢?就是他在下面列出的这些事:“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有德行的、可称赞的,这些事正是神的儿女当思念的。

首先是真实的事。现今,世上有许多骗人的和虚假的事。人们许下永远也不能实现的承诺,他们给人提供虚假的幸福和平安,而实际上他们并不能给予人幸福和平安。信徒应当始终思想那些他可以倚靠的事,那些不会辜负他、也不会叫他失望的事。

其次是可敬的事。事实上,这里译为“可敬的”这个词,其原文不太容易翻译,它所描述的是具有圣洁尊荣的事。世上有些事是虚浮的和可鄙的,有些事是诱惑人去放纵的。但是,还有些事是庄重的、严肃的、高贵的和重要的,这些才是弟兄姊妹们应当思想的事。

接下来是公义的事。从字面上看,这里用的希腊词是针对责任而言,就是人要面对和履行的责任。有些人把心思意念专门放在享乐、舒适、安逸和轻松的事上。但是,信徒的心思意念应当放在他对神和对弟兄的责任上。

然后,是清洁的事,这个词是形容道德上的纯洁和无玷污。当它用在与仪式有关的事上时,形容那些被大大洁净了,乃至可以摆在神面前,用来事奉神的事物。这个世界充斥着肮脏、卑下、不洁净和暗昧的事。许多人将他们的心思放在污秽的事上。但是,基督徒的心思当放在清洁的事上,他的思想应当是洁净的,能经得起神的鉴察。

接着是可爱的事,或许这个词最好译作“迷人的”,就是能唤起爱的词。有些人沉溺于报复和伤害,以至于对人心怀恐惧和苦毒;还有些人专爱挑剔和指责,以至于对人心怀愤恨。然而,信徒当思念那些可爱的事,就是仁慈、怜悯、忍耐、理解和爱。

再下来就是有美名的事。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不太容易。它字面上的意思是“说美好的话语”,形容那些配得神垂听的事。世间有多得不可胜数的恶言、谎话和脏话。但是,神儿女的口中应当讲配得神垂听的言语。

保罗接着要说的事,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广泛了,因为他说“若有什么德行”。“德行”或作“优点”,用来形容各种“卓越”(或“优秀”)的事物,可以指优质的土壤,性能卓越的工具,体质强健的动物,雄伟壮观的山川和极具文学价值的书等等。这个世界充斥着不洁和邪僻的事物,但多亏神的怜悯,我们在其中也可以发现美好的、高尚的、良善的和丰富的事物,这些都是信徒要思念的。

最后,保罗还说到可称赞的事。不用说,这与前一点紧密相关。的确,世上仍有许多值得称赞的事,比如一本好书,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一幅启迪人心的油画,一种高尚的行为等等。信徒必须关注一切值得称赞的事。

现在,我们已经讲完了保罗所罗列的这些事,并且逐一作了说明。我们应该可以明白他要我们思想、认识和专注的是哪些事了。他要我们确实以这些事来充满我们的心灵,又在此向我们说明了“心意更新而变化”的含义。有时候,人们会问:“信徒可以做什么呢?”有人会给出一个消极性的回答:“作为基督徒,你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但是,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为什么我们不做积极性的回答呢?一个信徒可以做,而且应该去做任何符合上述八种品质的事。不要问:“这事有什么不对?”而要问:“这事有什么真实的、可敬的和公义的?”保罗在此确实给了我们一个解决疑难情况的指南,也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去管理我们的思想并调整衡量的眼光。

2. 以保罗的生命为标准

这个标准不只是管理我们的思想,还应该塑造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正如保罗所说的:“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他在此谈到腓立比人所“学习的”事,那些是他亲自教导他们的,是保罗对他所传的福音和真理做的诠释。他也谈到他们“所领受的”事,这个词是指接纳和领受一个确定无疑的教义,就是指接受保罗传讲给他们的大公教会的教义和教导。

由上述这两个词(“所学习的”和“所领受的”)我们可以知道,教导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讲大公教会所持守的、公认的真理和教义,另一部分是藉着传道者亲自的解释和亲身的教导来阐明教义。若我们要做教导或传福音的事,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大公教会所公认的教义。然后,我们必须经过思考,再传给他人;也就是透过我们个人的经验和思考,以简单扼要的方式传递出去。

但是,使徒保罗讲的不只这些。他还告诉腓立比人,要照着他们在他身上“所听见的,所看见的”去行。可悲的是,很少有教导者或传道者能够这样说。尽管如此,传道者的榜样始终是教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千真万确的。传道者必须将他所宣告的教义行出来,必须以行为来说明他口中所传讲的真理。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听见使徒保罗劝诫众信徒,要正确地思想,并运用他们的悟性,以良善的事充满内心,又以圣经的教义为装饰,还要在这一切事上以他为榜样。因为保罗作为一名使徒,时常思念的就是这些事。

然而,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我们会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悟性吗?我们会努力使自己的心被真实、可敬、公义、清洁以及其他美好的事物所充满吗?我们愿意用圣经的话语和敬虔人的榜样来塑造心灵吗?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对此我感到怀疑,真的很怀疑。我常常遇到一些不爱思考的人,他们好像没有自己的观点,总是人云亦云;还有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因为不是收听音响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就是忙着东奔西走,做这做那,以至于他们的心思意念从未有机会专注在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上。

另外,还有其他的事物容易妨碍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思想。这令我想到电视。现今,电视对我们的心灵有着惊人的影响。统计学家告诉我们,美国学生在高中毕业以前,平均在电视上花费15000小时,相当于整整两年的时间,而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学业上所花的时间只有10800小时。换句话说,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受电视的影响,而不是受老师的影响,所以他们更习惯于接受从电视上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而不是课堂上的教导。显而易见,就花费的时间和影响力而言,课堂上的教导、教会敬拜和要理问答学习,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都比不过电视。

虽然这些统计数字可能有点夸大,但即使我们将数据减半,也不能逃避这样一个事实:电视的影响是无孔不入的,它左右着我们的道德标准和态度。只要想想电视上那些诱人的广告,描绘的性爱和凶杀场面,那些无知和荒谬的内容,你就知道电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但是,不只如此。我们还必须晓得这种媒体能影响我们的智力。有科学证据表明,人思考问题主要依赖大脑的左半球,而电视主要也是吸引大脑的这一半球。或许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教师和牧师会抱怨说,他们的学生有时显得毫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和自发性。他们的思想似乎不敏锐!是看太多的电视使他们变得迟钝吗?这样看来,即使不是暴力、淫秽的内容,或空虚无聊的喜剧,过多地看电视仍然对我们有害。

此外,我们也必须知道,电视还能改变我们对现实的感觉。如果人们过度沉溺于电视,那么对他们来说,秋天的美景还不如电视荧屏上的景色来得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也远不如电视上的人物所遭遇的事重要。因此,电视这个媒体及其所播放的各种节目,无疑会使你身处险境。乔治•奥威尔在他的著作《1984》中,把电视荧屏描述为最奴役人的东西。他说的真是对极了!

但是,如今我们该如何回应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要适当的节制。你必须学会控制电视,事先评估一下要演的节目,然后再让你的孩子看那些值得看的节目。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为了自己和你的家人着想,把电视拒之门外。你要定下目标,只许那些清洁和健康的内容进入家里,并影响你的家庭。

总之,你要尽力帮助家人养成正确的习惯,鼓励他们每日有规律地阅读圣经,并默想神的话。你要使自己和孩子受好书的影响,因为这些书会使他们心中充满美好的事物。

在这方面,我们确实相当可悲地看到,没有多少家庭拥有好书。我们的家里有一切最新的发明──电视游戏、微波炉、移动电话和一大堆其他的东西;但就是缺乏好书,缺乏能启迪心灵的书,缺乏能帮助我们把神的真理应用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好书,缺乏能向我们显明主奇妙作为的好书。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若想要我们的孩子正确地思考,想要他们思想那些值得称赞的事,我们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省察自己最优先考虑的那些事,并进行调整,使它们符合那些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有德行的和值得称赞的事。圣经告诉我们,唯有这才是蒙福之路。我们必须正确地运用悟性,在认知上蒙神光照,因为正确的思想能带出正确的行为,然后,主的恩惠就必如明光照耀我们。

3. 我们一生有神相伴

正如使徒保罗所说,“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神。而在前面的第7节中,保罗提到了“神所赐的平安”,他在那里强调平安是神给的恩赐之一。但是,此处(第9节)强调的是神,一位赐平安的神。经文说,赐平安的神必与那些思想神的旨意,又去行的人同在。神应许与他们同在,陪伴他们。

但是,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保罗在这里谈到神是‘赐平安的神’?为什么他没有用其他称呼,例如‘使人有盼望的神’,‘赐忍耐、安慰的神’,‘仁爱的神’,或 争战的神’?为什么与思想和行为正确的人同在的神是‘赐平安的神’呢?”这是因为如果人将他的心思放在神的事上,又遵行神的旨意,那么他就会找到平安,就能在他的神那里得到安息。一个把心思放在今生的事上,并像世人那样行事的人,最终会成为心里没有平安的人。他将始终不安,不停地找寻,辗转反侧,总是不满和不安。而一个寻求神,并且看神的旨意高过一切的人,将会发现他所拥有的不只是平安,还有赐平安的神与他同在,并在他一生的年日里作他随时的帮助。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要好好思想,运用已被圣灵光照的悟性,管理自己的心去思想正确的事,让我们从正确的思想发展出正确的行为。然后,我们就真的会别无他求,因为神必永远带领我们,使我们充满平安。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