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经令人信服吗?
在1525年,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首次将新约圣经完整地译为英文。在约翰尼斯•古登堡(Gutenberg)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此发明大大推动了图书的大量发行)的帮助下,丁道尔的新约圣经得以源源不断地印刷发行。
人人拥有自己的圣经
自从圣经大量印刷以来,许多人在丁道尔的帮助下学会了读写。许多人从新约圣经中了解了神的信息;许多人从中得到鼓励;许多人终于明白了神对这个世界的计划;还有许多人因为接受圣经的教导而找到了幸福。
尽管如此,在丁道尔这次值得纪念的出版工作之后,出现了对圣经的滥用长达数世纪之久。世上或许没有哪一本书像圣经这样,曾被如此严重地篡改。
有句荷兰谚语这样说:“每个异端都有自己的圣经”。意思是说,不论有多少种不同的观点,各种人都会带着各自不同的想法诉诸于同一本圣经。罗马天主教教徒和英国国教教徒、反堕胎者和支持堕胎者、保守派人士和现代派人士,都使用同一本圣经的经文来证明他们的观点。不但人们对圣经的使用是多样的,而且不同的人群对同一段经文的解释也是大相径庭的。
有时,对部分经文的解释或理解甚至是完全矛盾的。例如,和平主义者读圣经之后会得出结论说,圣经的教导是彻底地裁军;而另一些人则根据同一本圣经断言,武器和军队是至关重要的。有一些人拒绝起誓,因为他们说圣经认为起誓有罪;而反对者却说,起誓是可以的。对有些人来说,教皇制度是明显符合圣经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制度正是圣经所谴责的。
这些矛盾冲突简直混乱不堪,而且分歧又是如此巨大。圣经说“不可杀人”,这对有些人来说意味着,他们应当反战而支持堕胎;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用同样的经文来支持建立防御体系而反对堕胎。
圣经是一个整体
当然,这些冲突的存在一定有其原因。首先,这种情况出现在随意抽出一些特定的经文,对其加以利用的时候。这些经文脱离了圣经的整体,脱离了上下文,而被孤立出来作为证据。但圣经是一个整体,它是神和谐一致的话语。人绝对不能只用圣经的某一部分,因为神在圣经中启示的一切组成了一个整体。
然而,圣经本身也向我们显明,圣经经文是会被利用的。当主耶稣基督在旷野受魔鬼试探的时候,魔鬼就利用了一句经文(太4:1-10)。然而,主耶稣指出了撒旦的断章取义,驳斥了他对这些经文恶意的利用。同时主耶稣还指出,一句特定的经文要与其他经文相对照、在整本圣经的参照下读。魔鬼正是利用那些能达到自己目的、支离破碎的经文来攻击耶稣。
对圣经严重的错解,常常就是因为脱离上下文,抽出某段经文造成的。常识告诉我们,一段话语如果脱离了上下文,就无法确定其含义。对圣经也是如此,你绝不应该把一句话从它所在的事件或观点中单独抽离出来。然而,这种情况却发生得过于频繁。此外,圣经本身也有这样的例子。请看马可福音16:16,如果孤立地看这节经文,似乎是说,一个人只有在成为信徒之后才能受洗。因此,只有成人或明白受洗含义的人才能受洗。反对婴儿受洗的人就常引用马可福音的这节经文。
但这是不对的,只要看看马可福音这段经文的上下文就可以知道。马可正在说什么?上下文说明,他正在讲论使徒的宣教事工。他们的任务是向成年人传福音,而当这些人信主后,就要给他们施洗。如果你看了上下文,肯定没有理由会得出结论说,婴孩不能受洗。此外,也要参考圣经中多处讲到信徒儿女的经文(创17:7, 徒2:39, 林前7:14)。这才是读经的正确方法。要正确的解释经文,你就必须把圣经看为一个各部分密切关联的整体才行。
轻微地曲解
很遗憾,我们对待圣经往往不够谨慎。我们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圣经,再度说明我们天生就是悖逆神、并与神为敌的。我们既是神的仇敌,就会抵挡和歪曲他的话语。“原来体贴肉体的(即体贴罪人的思想和情感),就是与神为仇”(罗8:7)。作为罪人,我们不愿信服于神,对神的话语感到愤然。我们歪曲他的话,使之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试图以此减轻神话语的分量。虽然我们并非总是故意这样做,虽然歪曲神的话语可能是因为无知或误解,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人的罪性——人总想利用圣经达到自己的目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基督在十字架上说的话就常常被曲解。就在主耶稣临死前,他喊道:“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太27:45-50)。这可以翻译成:“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当然,站在十字架周围的人肯定能清楚地听到耶稣的话,他们完全明白这段话,因为它出自旧约(诗22)。然而他们还是曲解了耶稣的话,他们彼此议论说,“且等着,让我们看看以利亚会不会来救他!”这是一个严重讥诮嘲讽神话语(写在圣经上或者神所说的话)的例子。对解经中的微小差异加以利用,是魔鬼最喜好的手段,他早在伊甸园里就用过了(创3:1)。现在,他仍然乐此不疲。魔鬼用狡猾的手段,企图使主耶稣不顺服神,正如他试图对哥林多教会所做的一样(太4,林后11:3,4。你可以研读一下这些经文)。有些假使徒传讲的福音与保罗的略有不同,是因为撒但正企图欺骗哥林多教会。保罗这样写到:“……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林后11:14)。撒但装作神的使者,是一个会经常出现的危险,我们必须小心抵挡,否则魔鬼会立刻引诱我们犯罪。
让圣经自己说话
如果谬误如此接近真理,要分辨二者就更加困难了,这也是为什么认真研经和透彻读经如此重要。圣经必须作为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来读,而且要求读者带着谦卑和顺服的态度。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我们把个人观点放置一边,通常是违背我们本性的,因为我们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懂得更多,认为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然而,圣经并不是小说,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小说来读。圣经讲到的是深奥之事,有时会难以理解(彼后3:16)。圣经内容宏大、意义深远,我们一生都要受其影响。它所涉及的问题不但重大而且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学习、理解和消化。也正因为圣经所包含的信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全然接受,不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释。我们要让圣经自己说话!
二、神再次拯救人脱离罪的权势
创世记11-14
神中断巴别塔的修建、变乱人的口音之后,许多拥有自己语言和文明的民族就兴起了。慢慢地,人们逐渐忘记了神,也逐渐淡忘了神出于恩典而干预巴别塔的建造。但是,神却没有忘记他的百姓,他仍然掌管着历史。他通过掌管一小群人的命运来证明,他一直信守着拯救悖逆之人的应许。
一次冒险的行动
在创世记11:10-32中,有挪亚的儿子闪的后代的家谱。在名单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亚伯兰和他父亲他拉的名字。他们都住在迦勒底的吾珥。
吾珥位于米所波大米(即美索不达米亚,译者注),就是现在的伊拉克。更确切地说,吾珥位于幼发拉底河入波斯湾的海口处。出土文物表明,吾珥在当时并不是一个落后的村落,而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例如,那里当时已经有两层楼的民宅,还用上了金银打造的器具。当时的吾珥很可能已经是一个既繁荣又很宗教化的社会,因为那儿有一座宏伟的庙塔。严格说来,可称之为金子形神塔,堪比巴别人先前想要建造的巴别塔。在这个建筑的顶部,耸立着吾珥人敬拜的神像。吾珥和巴别一样,也奉行以人为中心的信条。吾珥人只热衷于经济繁荣,需要神明护佑。因此,他们供奉神明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获得并维持这里的繁荣。
有一天,神吩咐他拉和亚伯兰离开吾珥这座败坏之城。他们先是留在幼发拉底河上游距离吾珥约900公里处的哈兰,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他拉过世之后,神再次向亚伯兰说话,吩咐他继续前行(创12:1-3)。这一次他要离开父家,前往神所指示的未知之地。
亚伯兰朝着迦南地的方向前进,这样的旅行在当时肯定是一种冒险行为。亚伯兰离开了他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安全稳妥之地,前往异国他乡。在那里,他没有法律保护,也不属于任何国家,途经的部落和民族还很可能会把他当作入侵者。
没有法律保护,但却充满信心
虽然亚伯兰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他仍然顺服神的命令。正如圣经上所说:“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创12:4)。“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那里去”(来11:8)。因着信,尽管前景黯淡,亚伯兰还是去了。他相信呼召他的神,神也指教亚伯兰信靠他:“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创12:2,3)。靠着这丰盛的应许,亚伯兰和他的一家开始了这艰苦的长途跋涉。
亚伯兰离开吾珥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一直到创世记11:26,圣经都在描述人类历史。如今,神用一个人、一个家族开启了一个新纪元。神拣选了一个种族、一个民族作为开端,而亚伯兰则成了这个蒙拣选的民族的族长或首领,救主耶稣基督也将要从这个民族而出。
展望未来
当然,神吩咐他拉和亚伯兰离开吾珥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拉及其一家在吾珥落入偶像崇拜的陷阱之中,是极其危险的。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已经陷了进去,神则会渐渐地被挤到一边,直至被完全弃绝。然而,他们只有离开本地、本家,才可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且这样就没有任何熟人或亲戚可以设法影响他们了。
几个世纪之后,以色列的领袖之一约书亚回顾了这段历史。除了谈到许多往事之外,他还谈到:“古时你们的列祖,就是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事奉别神”(书 24:2)。这就是亚伯兰必须离开吾珥的原因。神一直保守一小群人,让他们不断认识他,确保他的话语不被遗忘。这样,就有一群余民会知道、并始终盼望着救主的到来。
但是,神为什么只向亚伯兰和他的一家启示自己呢?为什么神要撇下别的民族,不管他们的命运呢?因为神任凭他们偏行己路,所以他们可以任意而行(申9:4-6; 诗147:19,20)。但是,是不是亚伯兰比别人好呢?神为什么要拣选亚伯兰?我们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亚伯兰并不比别人好,但神要用亚伯兰执行他的计划。神以他无限的智慧,拣选了亚伯兰,继而又拣选了以色列民族,使他们不断认识他,直到主耶稣降世为人。尽管我们不知道神特别拣选亚伯兰的原因,但我们对神这样做的目的还是略知一二的。亚伯兰和他的后裔从众民族中被分别出来,是为了以后能使万族蒙福。这就是为什么神对亚伯兰说:“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3)。这个祝福是随着耶稣基督——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救主降生而临到的。
异国他乡中的平安
富有的牧羊人亚伯兰和他的妻子撒拉无儿无女,但有侄儿罗得陪伴。他们听从了神的吩咐,一起离开了哈兰。终于,他们到了迦南。在那里,神又对亚伯兰说话,应许要把这地赐给亚伯兰的后裔(创12:7)。
现在你会不会预计亚伯兰会一路亨通呢?他岂不是一向顺服神吗?神不是也应许要赐福于他吗?是的,他一直很顺服,但这并不会立刻带来亨通。他不得不学习信靠神的应许,并在看不到任何结果的时候仍然相信。
神应许给亚伯兰的那地正遭受饥荒,于是亚伯兰被迫下到埃及去。显然,那里没有饥荒(创12:10-20)。因为害怕埃及人为了他的妻子而杀他,亚伯兰就称撒莱为自己的妹子。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谎言”,因为撒莱确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创20:12),但亚伯兰想要达到的目的却是错误的。这一段插曲说明,神拣选亚伯兰,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好。实际上,亚伯兰自己也证明了,他并不比任何人强,因为他也没有信靠神。与亚伯兰的怀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神的信实,因为亚伯兰离开埃及时,比他来的时候更富有了,正是神看护着他回到了应许之地迦南。
迦南地的一切最终将会属于亚伯兰吗?虽然看上去好像还不是。当亚伯兰的仆人和罗得的仆人为牧羊的草场相争时,亚伯兰让罗得选择他喜欢的地方。罗得选择了看似最好的地方,就是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在的约旦河谷,而亚伯兰只得到了迦南的剩余之地(创13)。
然而,这却是神的旨意。于是亚伯不得不离开家族的其他人。现在,他确实是孤孤单单了。但接着我们就能看到神是如何成就他的应许的。不久之后,罗得迁入罪恶之城所多玛。这城很快就遭到邻国几个王的攻击。所多玛战败,罗得也与许多人一起被掳。亚伯兰听说后,立刻率领家里的壮丁,追赶这几个强大的王。神与他同在,亚伯兰和他的一小队人马击败了众王,夺回了被掳的人,其中也包括罗得(创14)。
随后,神又以特别的方式坚固亚伯兰。当时在迦南还有一个王,即撒冷(后来被称为耶路撒冷)王麦基洗德,依然在事奉真神。麦基洗德出来迎接亚伯兰,并祝福他。神赐给了亚伯兰在迦南的第一场胜仗,他让亚伯兰看见,即使是在异国他乡,只要单单信靠神,他就是安全的。神带领亚伯兰平安地到达了一个新的地方,并保护着他。神的确保护所有属他的人,所以信徒可以依靠他,因他从不忘记属他的人,也不会忘记他对他们的应许。
三、向谁祷告?
我们应该向谁祷告?对有些人来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会说:“当然是向神祷告”。然而,其他人可能会发现,这个答案并不是不证自明的。他们会问:“神是谁?看都看不见,我又怎样向他祷告呢?”
相信就是不凭眼见
出埃及记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是如何离开埃及、经过一段漫长的旅程穿过旷野,最后到达西奈山的(出19)。神就是在那里向以色列人说话的(出20)。这山被浓烟和火焰团团包裹,以致以色列人都因害怕而不敢靠近(出20:18)。他们亲眼看到了神极大的威严,实实在在经历了他的同在。但是当摩西上山久久不归时,百姓就变得惊疑不定(出埃及记32:1)。尽管有神明明的同在,但以色列人还是不信靠神。因此亚伦就造了一个金牛犊,跟他们在埃及所见过的相似。以色列人立刻接受了它,将其视作自己的神。他们认为必须要看见神,才能真正信靠他。
但这并不是神所想要的服事方式。在申命记中,摩西在临终前向百姓说话(申4:9-20)。他提醒他们,在西奈山脚下时,众百姓没有看见过任何形状或可见的形象,只是听见过一个声音。摩西警告百姓,不要按某些受造物的形象将神形象化。他还告诫百姓,要对此警醒,并要牢记,他们只是听见过神的声音,而并未看见过神。这就是神让人认识他自己的方式:单单通过他的话语来认识他,而不是以其他任何方式。
神是谁?圣经说,他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就是那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提前6:15,16)。圣经说神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但即使是他,也不许见神的面(出33:11,18-23; 34:5-9)。神要我们信靠他的话。在新约里,主耶稣对多马说:“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
先聆听,后祷告
相信就意味着接受或信靠神的话,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真的想祷告,你应该先听神在对你说什么。你向他的祷告应当基于你所听到的,所以祷告事实上就成了回应。如果你相信圣经上所写的内容,即神要作你的父、你要成为他的儿女,你就可以用祷告回应他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当神用“父”这个词告诉你,他要供应你生活中的一切需要时,你可以用祷告回应他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6:25-34)。当神说,他要为基督的缘故而赦免你一切的罪时,你可以向他祈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1:21; 路1:77)。神还告诉你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他应许了什么。回应这一切奇妙信息的最好方法就是祷告。
通过神的话认识神
我们认识神,因为他已经向我们启示了他自己。他藉着他的话语,即圣经,向我们介绍他自己。我们从旧约中得知,神曾经对一些人直接说话。因为那时还没有旧约,所以神以这样的方式向他们启示自己。例如,神直接对亚伯拉罕说话(创12:3; 15:1,2,7)。虽然神是全能者,但他仍然在圣约中向罪人亚伯拉罕启示自己。神也向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以及以撒的儿子雅各说话。后来,神还向摩西说话,告诉摩西应当如何称呼他的名(创17:11, 26:24,28:13)。神的名字是Yahweh,我们译成耶和华(LORD)。Yahweh的意思是:“我是自有永有的”,或者换句话说:“我亘古常在、永不改变、恒久信实”。神对他自己的启示是渐次展开的。例如在出埃及记中,他说他是有恩典的神,赦免罪孽,万不会以有罪的为无罪(出34:6,7)。当他使用众先知(赛45:20-25)时,他的启示就更加清楚了:他是永恒的创造者,除他以外,再无别神。当他差遣他的独生子来到世上时,神要我们进一步认识他:“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来1:1)我们认识神,单单是因为他在圣经里、藉着像众先知和使徒这样的人启示了他自己。
形象和观念
人一直试图更有力地掌控自己的现实和未来,总想赢得认为可以依靠的掌权者的喜爱,以便对自己的福祉和前途有所帮助。所以他会为这些掌权者造出一个形象,这就成了他的神。因为这样,这些神明看起来就不再那么遥远可畏了。人总想有确实的把握,想有能力掌控未来。要得到这种把握,就不得不求问各种占卜者,甚至求问死人。
以色列人也犯了拜偶像的罪。你可以在圣经中多次看到,众先知如何警告他们不要拜偶像(赛40:12-31,46:5-7;王上18:20-40)。当以色列人求问死人和交鬼时,众先知就警告他们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是神明令禁止的(赛8:19; 申18:9-14)。神要我们单单信靠他、服事他、祈求他,因为除他以外,并无别神(赛45:20-25)。
如今,在二十世纪,拜偶像的危险似乎没有那么突出,我们感到自己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历史书或圣经中记载的拜偶像的先民。然而,即使在今天,尽管我们拥有大量的知识,但我们仍会感到自己的福祉和前途是不确定的,于是许多人就通过占星术和求问死人来预知未来。有时,现代人还会求助于东方的神秘宗教。
西方人虽然不再将他的神明雕刻成木像、石像或铜像,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他们不再拜偶像。凡认为可以不靠神的话语来认识神的人,就会对神产生自己的观念或形象,这样做实际上就是犯了拜偶像的罪。即使他以为自己在事奉耶和华神,但实际上,他正事奉的神,并不是在圣经中启示自己的那位神。
接下来的例子说明了这些形象是多么容易形成。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关于“神是爱”的观念。圣经的确说神就是爱,但是,人若因此就说所有人都必得救,那不过是在勾画他自己心目中神的形象(约一4:16)。圣经所说的并不是这样的神。神的确是慈爱的,但他也是严厉和公义的,必要时他也会施行惩罚。
另一个例子就是,有人以为神并不关心这个世界。许多人认为苦难不会牵动神的心,他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但神在圣经中告诉了我们不同的信息:他看顾我们,甚至我们的头发也都被他数过了(太10:28-31)。
奉耶稣的名
当我们祷告时,神就亲近我们。他不是一位高不可攀、遥不可及、无法直接向其祷告的神。所以,祷告时没有必要把圣徒或其他人放在中间。我们只有一位中保,就是人子耶稣,他同时也是神的儿子(提前2:5,6)。神垂听我们的祷告,单单是因为耶稣为罪人舍命了(来7:25),如果你相信这一点,不论你出于何种动机,你都可以完全自由地转向神。此外,你必须奉耶稣的名祷告,正如许多经文所明确指出的那样(来10:19-23;约14:6, 5:20-23, 16:23-24;太11:21, 1:27-30)。耶稣基督是救主,是神与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凡奉耶稣之名的祷告都必蒙垂听。
课后问题
一、圣经令人信服吗?
在马太福音4:5-6中,撒但用经文(诗91:11,12)试探耶稣。为什么如此使用经文是错的呢?(注意耶稣的回答和11、12节的上下文)曲解神的话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加拉太书1:6-9中,保罗对此是怎么说的?如果你不愿听从神的话,最终你就会听不到它。读使徒行传28:24-29,概括其内容(另见赛6:9-10和太13:14-16)。
二、神再次救人脱离罪的权势
为什么亚伯兰必须离开本地、本家?他为什么顺服了神?以色列民蒙拣选是因为他们比别的民族“更好”吗?申命记9:4-8是怎么说的?(另见使徒行传7:51-53)。罗得真的选择了最好的一块地吗?(创13:13)?说出原因。
三、向谁祷告?
从所造之物中,我们可以认识神的哪些方面(罗1:20和诗19:1-7)?只借助圣经,我们能知道关于神的什么事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现代人实际上是把信心建立在偶像之上的吗(路16:10-14)?有人说,所有的宗教都一样,只要你爱神,如何服事他实际上并不重要。你对这种观点有什么看法?